洪山菜薹,紫菜薹的珍稀品种,俗称“大股子”,因其原产于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一带而得名。洪山菜薹株高40~60cm,开展度60~70cm.基叶广卵形,长30~40cm,宽15~17cm,暗紫绿色.叶面光滑,有蜡粉,叶缘浅波.基叶具不规则叶翼,叶柄、中肋均呈紫红色,柄长15~21cm,宽2cm左右.薹叶呈披针形,无柄,绿色.一般先抽主薹,采收后从基部周围叶腋中陆续抽出侧薹,每次3~4根,每株可抽薹20~30根,主薹比侧薹肥大,薹长50~60cm,薹茎基部粗状,似喇叭,薹紫红,有蜡粉,质脆嫩,纤维少,味鲜,品质好,花含苞不开放,带花生长,无裤叶.产量较高,单薹重20~50g,单株产薹500g左右.
东经:30°31,′纬度114°20′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正是洪山菜薹原产发源地—武汉洪山。洪山,处于丘陵地带,有九岭十八凹,土质为红壤和黄壤土,避风向阳,又有泉水浇灌,冬春之际,气候温和,最宜紫菜薹的生长。优质红菜薹只产在洪山,若迁地移植,不仅颜色不同,口味也有差异。
正宗洪山菜薹原产地土壤为灰潮土,其母质是长江碱性冲积沉淀物的亚粘土、亚砂土,灰潮土是发育在河流沉积物上受地下水活动的影响经过早耕熟化而形成的土壤。以长江冲积物作为母质的灰潮土,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高钙、镁,PH呈偏碱性,土壤中磷(P)、锶(Sr)等元素也相对较高。因此,在品种、田间管理相同的条件下,土质及气候是关键所在。
从洪山至卓刀泉这一片丘陵地带,号称九岭十八凹,北有洪山,阻隔寒风;南有晒湖,气候温暖潮湿,洪山一带,树木很多,泉眼众多,以泉水浇灌,更添菜薹的灵气,是洪山菜薹最适宜的生长环境。千百年来,因长江洪水漫溢,洪水夹带泥沙在洪山宝通禅寺一带各处垄地沉积下来,经过历代祖先精心耕作,加之品种优良的菜薹,又遇上“暖冬小气候”,形成了洪山菜薹独一无二的特质。